当前位置:首页 > 爱美百科 > 正文

韩信的谋士 韩信的谋略

本文目录一览: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刘邦后来为何要煮了他?

汉新是汉初的三大英雄将领之一,是国家的缔造者。从他的立场,我们可以看出韩信确实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至于刘邦,韩信既可敬又可恨。在整个楚汉之战中,如果韩信不隐瞒自己的地位,他先后打败了齐、代、燕、赵。如果刘邦能够背靠背作战,把项羽围在爨之下,他的胜利可能是极其困难的。

这一成就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在吕志和刘邦看来,他的战斗力比怪物还要好。如果他能活下来,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个危险。后来,刘邦平息了叛乱,吕智在皇宫杀了韩信。至于两人是否合谋杀害韩信,我们不知道,但他们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

事实上,韩信知道他们会自杀,所以他们总是非常小心地加以防范。不过,当时陆志特意说,刘邦是回来准备庆功宴的。当时,韩信想得没错。他没有站岗,就直接去了皇宫,遭到伏击。刘邦回来后,看到韩信死了,他又伤心又高兴。

事实上,韩信不得不死。汉朝初四年,刘邦被兴阳包围。当时,韩信先后攻占了四国。韩信想乘胜追击,告诉刘邦齐国非常奸诈。我希望你能让我当代理王,这样我们就可以活在这种情况下了。收到他的信后,刘邦也很着急,很生气,因为在他眼里,韩邦也很着急很生气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威胁。

后来,韩信和刘邦同意一起进攻楚军。然而,商定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韩信还没到。刘邦惨败了?当时,张良提出让韩信为王的计划,然后向韩信借兵求援。那时,韩信随军而来。当时,这场战役就是爨下战役,项羽的10万人全部被包围,死在那里。

这并不意味着韩信不来,这场仗就根本打不赢。为了赢,刘邦什么都愿意做,这也说明了韩信是高度成功的。不管他想不想反对,刘邦都留不住他。况且,当时韩信身边还有一位叫快通的参赞。他给韩信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说他应该自己站起来,分裂世界。

后来,韩信快要被杀的时候,他说他后悔没有听过快桐的话,事实就是这样。回来后,刘邦问吕志韩信有没有说过什么?吕雉告诉他后,刘邦说他要把魁棠拿去煮。韩信虽然无以伦比,但他在这方面犯了大错。

韩信谋士蒯通怎么读(蒯通怎么读音)

1、韩信谋士蒯通怎么读。

2、韩信身边的谋士蒯通怎么读。

3、蒯通怎么读。

4、蒯通怎么读音。

1.读作:kuǎitōng。

2.人物简介:蒯通(生卒年不详),人名。

3.楚汉时策士,范阳人,本名彻,生卒年不详。

4.韩信用其计定齐地。

5.尝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自序其说,共八十一首,号称隽永。

6.秦末汉初辩士。

7.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

8.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

9.后裔蒯良,字子柔,东汉末年诸侯刘表谋士。

10.蒯越,字异度,东汉末年诸侯刘表谋士,后投降曹操。

若韩信听从蒯彻计谋,以他的军事才能和蒯彻的谋划,能统一天下吗?

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不过短时间内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可以的,时间一长,还是要被刘邦统一天下的。蒯彻也叫蒯通,是一名谋士,他最早出名是因为替陈胜部将武臣,凭一张嘴说降赵地三十余座城池而名震天下,后来蒯彻成为韩信的谋士,当郦食其凭一张嘴说服齐国时,韩信在蒯彻的劝说,发兵攻打齐国,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烹杀,而韩信则顺势拿下齐地。

韩信拿下齐地后,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的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荥阳对峙,双方已经精疲力尽,无力再战,彭越在梁地,英布在淮地,处于相对独立的态度,这个时候韩信的地位变得空前重要起来。韩信这个人身上有着浓浓的战国遗风,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出将入相、封候拜王,在接连拿下代、魏、赵、燕、齐时,韩信自觉功劳甚高,因此向刘邦上书,要求请封自已为代理齐王。

韩信主动要封的行为激怒了刘邦,刘邦在张良、陈平两人的提醒下,不动声色,直接封了韩信齐王,把代理二字给去掉了,韩信在得到刘邦的封赏后很高兴。这个时候,项羽由于龙且的战死,韩信占领了齐地,使西楚国的都城彭城直接处于韩信的威胁之下,如果韩信忠于刘邦,那么接下来,自已就会被刘邦、韩信战略包围起来,项羽出于对形势的担忧,于是派出说客武涉到韩信去游说。

武涉见到韩信,就开始游说韩信,武涉的意思就是希望韩信保持中立,不要帮助刘邦,武涉对韩信说:现在楚汉之争,您(韩信)现在起决定作用,您(韩信)帮助楚则楚胜,您(韩信)帮助汉则汉胜,项王如果灭亡 ,那么接下来,汉王刘邦就要对付您(韩信),不如保持中立,三分天下。可是韩信拒绝了武涉的建议,理由非常明显,韩信说道:我之前侍奉项王,官职不过是个郎中,职务不过是个执戟卫士,我说的话没有人听,我提出的计谋没有人采用,所以才离开楚而投靠汉,现在汉王授予我上将军印信,让我率领数万兵众,脱衣给我穿,分食物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韩信绝不会背叛汉王的。

从韩信的拒绝对话中可以看出,韩信是个知恩图报的人,韩信对待刘邦是:君以国士待,我必国士报之,他对刘邦是忠心的,所要的不过就是裂土封王,并不想背叛刘邦,而蒯彻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个背景介入劝说韩信的。蒯彻是个谋士,他对韩信当前的局势看得很清楚,他和武涉一样认为韩信如果继续忠心刘邦是没有好下场的,于是蒯彻就开始劝韩信,所说的话与武涉大致相同,而且蒯彻还说了,韩信的功劳太大,大到无法让君主安心的地步,如果现在不反,将来一定会被清算的。

可是蒯彻无论怎么说,韩信就是不听,怎么说也不会背叛刘邦,那么如果韩信听从了蒯彻的建议,历史将会如何发展呢?如果韩信听从蒯彻的建议,不帮助刘邦而保持中立的话,就会引起一个连锁反应,可能彭越、英布等人也不会依附于刘邦,更多也会在一边看热闹,这样天下就形成了三个大的军事集团:刘邦的关中集团,项羽的西楚集团,韩信的齐国集团,还有几个小集团:彭越的梁地集团、英布的淮地集团、燕王臧荼、赵王张耳、衡山王吴芮、韩王信等。

如果是这样,刘邦暂时将无法击败项羽,继续与项羽在前线对峙,而且由于韩信的背叛导致彭越和英布也不来帮忙,所以刘邦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联合彭越和英布,以大肆封赏拉拢的手段,当然会受到项羽和韩信的干扰,不过以刘邦的本事,招降英布、张耳、吴芮、韩王信等应该不是大问题,英布和吴芮离刘邦的地盘太近,无法对抗刘邦,应该会依附,而彭越、臧荼可能保持中立。其实韩信虽然自立,但是韩信的势力也是不稳定的,韩信手下的将领很大一部分都是刘邦的亲信,包括韩信在北方战场所有后勤供应都是刘邦供应的,如果韩信自立,就得先解决这些问题,韩信暂时只有一个齐地,粮食供应应该能够满足,但是手下的将领,如果不愿意服从韩信的,就得全部除去,这样就削弱韩信的实力。

当时刘邦占据了整个关中及巴蜀之地,外加洛阳到荥阳一带,外加联合英布、张耳、吴芮、韩王信等诸侯,应该算是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在对抗韩信与项羽的过程中,实力最强。韩信和项羽的强项都在军事上,刘邦的强项在政治上,所有军事都是政治的延续,玩军事的永远斗不过玩政治的,再加上刘邦实力强,地盘最大,又是最善于用人,韩信就算自立,也没有与项羽联合起来共同对会刘邦的可能,因为项羽与韩信绝无联合的基础。即使三分天下,也是各顾各自立,这对实力最强的刘邦来说是好事。

刘邦只要想办法搞定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和韩信身边的谋士蒯彻两人,项羽与韩信就会不战自破,刘邦又有张良、陈平等顶级谋士,不管采用什么计谋,离间计也行,借刀杀人之计也罢,只能设法让范增和蒯彻离开,刘邦就能稳胜,照样统一天下。所以个人觉得:如果韩信听从蒯彻的建议,不出兵帮忙刘邦,而选择自立的话,天下将会短暂三分,然后再次统一,当然是刘邦统一天下。

韩信手下有什么谋士和将领吗?

韩信手下大将在史料中并没有过多记载,可以明确的是几个忠心于韩信的谋士,但是韩信手下出名的武将却不多,原因可能是韩信手下大将几乎都是刘邦的人,都是对刘邦忠心耿耿,或者是直接受刘邦统帅的将领,韩信要用将领的时候便直接从刘邦处调动即可。当然,韩信手下必然也有值得他信赖的武将,只不过那些武将的实力与功绩比不上刘邦直属的那些武将们,所以也没被史料过多记载。

李左车是韩信的谋士之一,他也是李牧的孙子,李牧是秦朝统一七国之前赵国的名将,李牧的孙子李左车原先也是辅佐赵王的,并且因为李左车同他爷爷般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赵王歇封为了广武君。在赵国灭亡之后,韩信主动找上了李左车,并且向他求助计谋,李左车便一直跟随着韩信,直到刘邦为了压制韩信势力,将李左车调给了太子刘盈。

除了广武君李左车之外,韩信手下还有一个出名的谋士,他便是蒯通。蒯通也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士,才辩无双,在韩信手下时曾经出过灭齐之策,出过三分天下大计,在汉朝成立之后便劝说韩信背叛汉朝,为其陈述利害,却被韩信对于刘邦的死忠而无视。在刘邦处死韩信之后听闻了蒯通的言论,便也想把他杀害,却不想被蒯通的“各吠其主”的言论说服而赦免了他,由此可见蒯通确实有着把死人说活的本事,他擅于陈述利弊,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将利弊全部考虑清楚,确实可以被称为韩信手下大将。

韩信帐下唯一谋士蒯彻,为何没能帮韩信建立伟业?

很多人都知道,刘邦帐下有两位重要的谋士,一位是张良,另一位是陈平。张良善于策划阳谋,陈平善于策划阴谋,前者制定总的战略规划,后者负责应备不时之需,刘邦能成为楚汉时期笑到最后的人,离不开这两人的帮助。

事实上,张良、陈平二人中,若是能得到一人,就必定能建立宏伟大业。韩信帐下也有位善于策划阴谋的谋士蒯彻,他的才能与陈平媲美。然而陈平能多次在危机的情况下帮助刘邦解围,蒯彻为何没能在韩信危机时拯救他呢?

一个谋士是否厉害,不用看他出过多少精巧的计策。韩信夺取齐国后,蒯彻建议他摆脱刘邦在齐国自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这个计策看似平平无奇,事实上蒯彻在当时已经为韩信定下了一个战略规划,他对时局的分析可以说是完美到了极点。

蒯彻当时向韩信指出:1、刘邦不值得信任。2、韩信有建立伟业的资本。

1、就在楚汉时期,就有一对名扬天下的刎颈之交,那就是当时的豪杰之士张耳、陈余两人。这两人相识了几十年,陈余用侍奉父亲的礼节侍奉张耳,当时天下人都赞叹两人的交情。然而为了获得一个王位,陈余带领军队把赵王张耳赶出赵国,张耳后来又在韩信的帮助下斩杀了陈余,重夺赵国。刘邦与韩信的交期,远远比不上张耳、陈余,连张耳、陈余都会为了利益反目成仇,刘邦与韩信将来又会走到何种地步呢?

2、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僵持3年,两方都死伤无数。项羽是天下有名的猛将,他的军队却三年都不能前进一步;刘邦手下有无数高超的谋士,却还是在前线经历了一百多次战败。最勇武的人和最智慧的人,都在荥阳陷入了泥潭而无法动弹。三年的战争,让天下无数的百姓都为之丢掉性命、背井离乡,刘邦和项羽都已经失去了人心。如果韩信在这种时候以仁义之名带领军队攻击任何一方,那一方就必定要覆灭。韩信倒向刘邦,项羽就要覆灭;韩信倒向项羽,刘邦就要失败。

而韩信的位置又十分尴尬,他若是投靠项羽,必定免不了遭到怀疑,他若是投靠刘邦,必定免不了涉足功高震主的危险之地。所以韩信最好的选择就是自立为王。

这样的分析已经很明了了,刘邦和项羽必定都容不下韩信,韩信若想自保,最好的选择就是自立,而且他自立后也有抗衡刘邦、项羽的能力。韩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拒绝了蒯彻的意见,选择继续忠诚于刘邦。

拒绝蒯彻,不是因为蒯彻的计谋不好,而是因为韩信并不认为蒯彻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了解蒯彻的生平,我们可以大致分析他的为人,和韩信不信任他的原因。

蒯彻的才华

秦朝末年,陈胜是天下反秦势力的盟主,他一方面派周文带领大军直接进攻关中,目的是灭掉秦朝;另一方面派武臣带着张耳、陈余和一千多人进攻赵国,目的是扩张地盘。

武臣等人行进到赵国边境后,召集了当地的地方豪杰,说服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因此获得了一万多人的军队。秦朝在赵国的部署还算得上严实,一万多人的军队照理来说是无法夺取赵国的。武臣在赵国四处攻略,打下的城池却寥寥无几。

蒯彻在这个时候找到武臣,当时武臣要带兵攻打范阳县,范阳县令为了保命,派蒯彻去与武臣交涉。蒯彻劝武臣说:“范阳令贪生怕死又爱财,他很想向您投降。但是您之前攻克了赵国十座城池,每攻克一座,就诛杀秦朝在当地设立的官吏。找您这样的做法,赵国各地的官吏就算想投降也不敢投降了。你不如改变策略,拉拢这些官吏,先招降范阳令,封他令做诸侯,赏赐他大量的金银财宝。赵国各地的官吏打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会争着抢着想你投降。”

他成功劝说武臣封赐范阳令,并派他坐着华丽的马车,带着隆重的仪仗,去赵国各地炫耀。于是赵国有三十多座城池不战而降,全都加入武臣的麾下。

蒯彻只出了一计,就保住了范阳令的命,还让武臣躺着就得到了三十座城池,由此就可看出蒯彻有高于常人的能力。

灵巧避罪

韩信被诛杀后,刘邦听说蒯彻曾劝韩信自立,就派人到齐国把他抓了起来,带到长安亲自审问,想要治他死罪。

蒯彻在这个时候,灵巧地撇清了与韩信的连带责任,还把韩信打骂一通,最后得以被刘邦赦免。

刘邦问:“听说你曾教韩信背叛我?”

蒯彻说:“是的,这个无能的小子不听我的计谋,现在被诛杀,真是活该!如果用了我的计谋,陛下恐怕就不能安枕而卧了。”

刘邦勃然大怒,立刻就派人准备锅炉,要把蒯彻给煮了。

蒯彻直喊“怨望”,刘邦又问:“你教韩信谋反,哪里冤枉了?”

蒯彻回答说:“秦朝倒塌,天下豪杰纷纷崛起,能力高超的人就能先获得天下,每个人都有争夺天下的资格。盗跖的狗吠尧,不是因为尧不仁慈,除了盗跖之外的人它都要吠一通。当年我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而且帮助其他豪杰出谋划策的人不可胜数,难道陛下能把他们全给抓起来吗?”

这句话把韩信比作春秋时期天下有名的奸贼盗跖,把自己比作盗跖的狗,把刘邦比作有名的圣主帝尧,可把刘邦高兴到了,刘邦就把蒯彻给放了。

蒯彻只是个纵横家,就像战国时的纵横家一样,哪个国家能给他功名利禄,他就为哪个国家效力。韩信不听蒯彻的三分之计时,蒯彻就佯装疯癫离开他了。

韩信与蒯彻的人生观不同,韩信一直对刘邦忠心耿耿,而蒯彻一支劝韩信摆脱刘邦;韩信重视忠诚,蒯彻重视利益,两人本就不是一路人。韩信要么就该直接赶走蒯彻,不听他任何的计策,要么就听他的所有计策,然而韩信及不坚定又不赶走蒯彻。

郦食其说服齐国投降刘邦后,韩信就不该再进攻齐国,而然蒯彻居然唆使他说:“郦食其拿下了齐国,功劳已经在你之上了,你征战两三年,战功还比不上一个儒生的三言两语吗?”于是劝韩信攻打齐国,他后来又劝韩信自立为齐王。其实在劝韩信打齐国时,蒯彻就已经计划劝韩信自立,然后与刘邦、项羽争锋了。

然而韩信只听了他的第一计,不听他的第二计,前脚已经上了蒯彻的贼船,后脚却想抽出来。韩信拿下齐国时,刘邦就起了铲除之心,如果他当初没拿下齐国,恐怕不至于走到功高震主的地步。韩信走到那种结局,蒯彻也有不可开脱的责任。

韩信谋士被判死刑,临死前高呼了什么,刘邦忙下令赦免?

韩信的谋士蒯通曾经建议韩信自立为王,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韩信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后来被吕后所杀,刘邦知道蒯通给韩信出的这个主意,于是下令烹杀蒯通,蒯通临死前大声说:“忠于主人的狗会咬除主人外的所有人,那时候和你有一样志向的人很多,你能全部杀光吗?“他这种犬吠非主的言论打动了刘邦,刘邦就下令把他放了。

秦朝末年,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韩信先是在项羽帐下,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不被采纳,后来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刚开始也不被重用,后来刘邦听从萧何建议,设坛拜将,重用韩信,韩信替刘邦攻取代国、赵国和齐国后,势力非常强大。

韩信派使者向刘邦请示,想要代理齐王,治理刚刚平定的齐地,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当着韩信的使者就骂“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望你小子来救我,你却要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都赶紧踢刘邦的脚后跟,刘邦马上明白关键时候需要拉拢韩信,就改口骂道“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理齐王!”于是就让张良带着印绶册封韩信为齐王。

蒯通这时候是韩信身边的谋士,他看出了刘邦对韩信有猜忌之心,也看出了韩信现在的重要性,韩信现在手握重兵,拥有齐、赵、代等地,天下权重在韩信这里,韩信偏向楚,项羽就能赢得天下,韩信偏向汉,刘邦就能赢取天下,于是蒯通就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形成鼎足之势,三分天下。

这时候项羽也派出大将武涉以利害关系劝说韩信自立为王,韩信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还是不忍心背叛刘邦,再加上刘邦这时加封他为齐王,更让他下决心对刘邦尽忠,蒯通看到自己的建议不被韩信采纳,担心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就假装疯狂做了巫师。

刘邦夺取天下后,夺取韩信兵权,把韩信降为淮阴侯,韩信内心郁闷不满,和陈郗暗中勾结,想要起事,被人告发,刘邦攻打陈郗时,吕后让萧何请韩信进宫,谎称祝贺刘邦攻打陈郗得胜,韩信出于对萧何的信任,进入未央宫,被吕后下令捉拿处死,临死的时候说“后悔不听蒯通之言,今日死在女人手中!”

刘邦听说韩信临终说的话,就下令捉拿蒯通,要把他放入滚油锅里烹死,蒯通大声说“忠于主人的狗只认识自己的主人,只要不是自己的主人,不管是谁都要去咬,当初秦朝失去天下,所有人都想得到天下,之所以没能得到,只不过是能力不足,你能把天下所有曾经和你有过同样想法和志向的人全都杀光吗?”刘邦听了,觉得他所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赦免了他,后来蒯通做了丞相曹参的幕僚,他以他的智慧保全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