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美百科 > 正文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勇往直前的画板4O :

让专家老师去农村住上一年,每天起早贪黑的耕种,专家就会明明白白的。想要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就应该深入到农村的环境中去。真实的体验过,就能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农村出现了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的怪象。

有车不开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买车的越来越多,即使在农村,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但是很多人买了车以后,刚开始都特别喜欢开车,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

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会有很多人不喜欢开车了。为什么有车不开呢?我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费用支出太大

我说我一个员工的例子,他是2020年来公司上班的,女儿和媳妇都在一起。三个人都在城市里生活。结婚时买的车子也开到了西安。

但是工作时间多,一个月几天的休息时间也不会出去玩。一年时间,开车的次数没有超过5次。但每个月的停车费是少不了的,一个月500元的停车费。一年就是6000。放在农村不开,这笔钱就省出来了。

如果开车,每天油费就算20,一个月也就得600,一年7200。还不算违章停车,以及违反其他交通规则导致的罚款。

我一个朋友每个月违章停车都得200元。城里停车很不方便。有人为了节省停车费,乱停车。结果花费更大。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这样一算,你开车的成本很大,还不算每年的维修保养。杂七杂八的费用统计起来一年也得个两三万。可是一年到头能存多少钱是个未知数,我只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是月光族。

二、用车的频率不高

不得不说一个现状,就是有其中一部分人买车,完全是因为跟风,没有过多的思考,买车以后会增加多少的生活费用支出,也不考虑自己一年能用几回车。只是看别人买自己就买。

十几万一台车,结果一年只开几次,原因就是在农村,如果只是一个打工者或者以种地为生。那自己用车的频率非常低。城里坐公交坐地铁很多时候比开车方便,而且不方便停车,遇到堵车更闹心。

在农村,种地开车几乎不存在,开车也是拖拉机一类的车。除非有急事的情况下。赶时间,可能会开私家车。我们那里每天尘土飞扬,黄土高原就是这样,每天洗车都会沾满尘土。所以宁愿放在家里。

三、开车很累

经常开车的朋友都有感触,开车确实很累,别说每天8小时,每天开两三个小时,时间久了都不愿意开车。我弟买车三年。开车半年后就不想开车。连续开车40分钟左右都会感觉身体不舒服,有疲劳感。特别是腰椎,颈椎不好的人。

如今很多人对于出行有了新的观念,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者骑自行车。

所以说有车不开,就是因为以上三点因素。不开车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支出,也更加环保,不会因为开车劳累影响自己的身体。没必要为了好面子每天开车炫耀,毕竟大家都有车。这是思想意识提高了。

有地不种

一、种地的成本在增加,种地的收入并不稳定。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老家甘肃,家里从小就是以种地为主。最早种植的是烟草。后来因为管控,加上种植烟草太辛苦了。一部分人选择了种植其他农作物。

现在大面积种植的中草药,有柴胡、丹参等,还有一部分人种植苹果。但是收入都不稳定。遇上干旱和冰雹,会严重的毁坏庄稼。有时候一年到头下来,甚至是赔钱的。

种地不仅需要想好种什么,还需要有农产品的销路,化肥涨价,人工涨价,成本更高了。如果收成好,没有销路,就会造成价格低,或者大部分农产品卖不出去烂在地里。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就拿我们老家老说,苹果一年一个价格,第一年什么好,第二年大家集体种什么,最后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大部分人的收入会下降。

二、年轻人进城打工多,种地的大部分是老人。

现在农村的青年劳动力在减少,年轻人大部分进入了城市打工,种地的以老年人居多,可是老年人的体力不足以支撑种太多亩地。大部分土地不是承包给了别人,就是自己种一点。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会种庄稼,也不愿意学习,相对于在农村的收入。城市的收入会高一点。年轻人种地缺乏经验和技术。但是种地也是个技术活。所以种地的人变少了。

有房不住

我的老家就存在很多这种情况,新盖的房子。一年到头住不了几次,房子盖的像四合院,外面贴着密密麻麻的瓷砖,看起来很漂亮。

为什么有人不住在自己家的房子,让房子常年空置。原因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得多,一年回不了几次家。

我看的情况是,很多家庭,老人和子女是分开住的,儿子结婚后,会盖新房子作为儿子的以后的家。父母多数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

年轻人结婚后,在家创业的人少,很多人选择了去工厂,或者去城市里做生意。在外工作,回一趟家不容易。也就是国庆或者春节假期长,有人能回家待上几天时间。假期短的,来回路上坐车的时间都不够。

一年四季都在外地,房子当然是空着的没人住。有这个房子,儿子一家回到老家就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个房子,找对象都困难,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所以很多人不管住不住,住多久,先建好房子。

二、在城里买了新房子

一些家庭为了能让孩子在城市里上学,或者工作稳定在了城市。就在城里买了房子。以后定居在城市。

我很多同学就是如此,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有的小学校。一个小学班级,少的只有五六个学生。因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去大城市上学。因为想自己带孩子,所以去了城市。

这就是为什么有房不住,因为一方面在外打工的人,一年的假期不多,回家的次数是有限的。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另一方面,有的家庭买在城市买了房子,一家人在城里生活,除了逢年过节。很少回家,甚至有的人几年回一次。这都很普遍。

对于农村出现的有地不种,有车不开,有房不住的问题。以上分析,是我作为农村孩子的感受。尽管我在城里打工,但我的家还在农村。

但是我想说,这些现象并不是大面积存在。在这三个问题当中,有房不住和有车不开的情况相对较多。住房问题,一部分是年轻人打工导致房屋空置,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一些老房子。

有地不种的比较少,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根,即使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高,庄稼人也不会将地空着。都会种植一些打理起来比较简单的农作物。这样就不需要老人太过劳累,体力可以支撑。

不得不说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国家对于老房改造的补贴,以及无儿无女的老人给予了很多好政策,给他们盖房等等。让即使生活在偏远农村的人们,也渐渐的过上了好日子。

国家的好政策,加上辛勤劳动的人民,让大家实现了脱贫。这是我们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的标志,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通过农村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的现象,我个人有几个认识。

一、

不要盲目的去攀比,对自己的经济实力要有认识。千万别过度消费,不要因为一时兴起买房买车,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做好规划。否则买了车不开,盖了房子不住,那就是浪费钱。所以量力而行。

二、

种地我认为也需要技术,但是在农村,很多人种地依靠的只有经验,如果能加大种地知识的宣传,配合种地人的经验,我想会事半功倍。

结语:

我相信不是专家不解,只是很多专家老师缺少在农村实地考察的经验,如果能更深入的多调查,一定会有更深刻,更清楚的认识。

尽管农村有这样的现象,但农村也有很多的机会。也有生活在哪里的好处,很多人是农村长大,不管我们去哪里发展,以后生活在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自己的亲人,不要忘记那片土地。

大海说三农 :

农村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看起来有一点反常,其实,只要你是农民,你就觉得,这些事并不奇怪,为什么这样说呢?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有房不住

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了新房子,现在有不少家庭,常年大门一把锁,空着不住,只有过年过节,偶尔回家住上3~5天,又急急忙忙又外出打工了,到了城市,一个月花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租一套便宜的房子居住。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原因是,有房的地方,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地方自己又买不起房,农村与城市相比,各方面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导致就业困难。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而城市各种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就业的机会多,农民工到了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如果自己有经验、有技术、有资金,还可以选择投资当老板,赚取更多的钱。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要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确实不容易,普通的小县城,一般的房价都要6000~7000元/㎡,买一套要70~80万,地理位置稍微好一点的地方,买一套房子,要花100多万。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做为农民,绝大多数在城市做的是普工,在工厂既不包吃,又不包住,每个月除了房租、水电、生活费以外,剩余的钱并不多,根本买不起房子,所以,农民选择在老家建房子,这样既可以节约不少的建房费用,又可以解决一家人的居住问题,一举两得。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在旁人眼里,农村人有房不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农村的房子并不是不住,只是住的时间相对较少,只有每年的过年过节,大家从四面八方回到农村,和一家老少欢聚一堂,况且,以后年纪大了,不能打工了,落叶归根也要回到农村。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有车不开

近几年,农村发展越来越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水泥马路村村通,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有50%的家庭,都买上了各种各样的私家车。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然而,有个别农民,虽然买了车,可一直停在家里,也很少开,有些不知情的人,认为车主买车是为了要面子,有的人认为有钱买车、无钱养车,地地道道小气鬼,果真如此吗?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有一个邻居,在深圳打工多年,由于每次回家,出去办事、走亲访友,由于自己没有车,很不方便,2019年便买了一辆车,有了车出行确实方便了很多。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可是,他开到深圳后,自己的出租房所在的地方,没有免费的停车费,要么办月卡,要么办年卡,由于他是在小厂上班,每天开车去上班,一次收费20元,一天两次40元,再加上办月卡,每个月要300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停车费,就要1500元。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还要买保险、加油、修理费、过路费,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于是,他决定干跪把车停放在家里,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开几次,可以节约不少的开支。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有地不种

农民不种地,主要是农民耕地面积少,粮食价格低,农民种地不赚钱,特别是在我们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一亩左右,正常一个家庭,只有4~5亩地,一年从头累到年尾,除了一切种地的开支以外,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这点收入还比不上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多,就算到城市最廉价的清洁工,一个月也有1700~1800元,一年就有两万元,相对于7~10个农民种地的收入。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农村上到七老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儿童,大家都知道,种地既辛若,又不挣钱,改革开放,有了党的好政策,农民工可以进城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总之,农村人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读者朋友,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

职场精英培训师—犁子 :

专家不解,我解:

01 有房不住

前几天,回了一趟老家,回去打扫房间。

房间里,满是灰尘。

我是2010年回老家建的房子。我知道,上级有文件说,公职人员不能回老家建房子。但是,这事又有谁来管呢?!我是在我老家的老宅基地上建的,我建房的目的,就是想退休后回农村去住住,养几只鸡,种几陇菜,养一池鱼,过上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日子。

建好了,我还有十年才退休。

这房子,不空着,你说我能怎么办?不是我不住,而是暂时不住。

而我叔叔家就不同了。他家在农村,建有四间三层12个房间的房子。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广东打工,儿媳也都在广东。前几年,把孙子带回来在老家读书。老家的学校撤并了,离家很远,而且老师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有时甚至是没有老师。

后来,两兄弟在县城买了一套房,把叔叔和婶婶送到县城,3个小孩也在县城读书了。

农村的房子,就这样空出来了。

为啥农村有房不住?专家,你了解了吗?!

空置的房子

02 有车不开

买车,已经成为了农村的一种风尚。

你结婚不买一辆车,那都不算结婚,挺多叫做两人睡在一起。

我侄儿结婚的时候,也买了一辆车。但是,他家在山里,山路十分弯,把车抬回去,在婚礼的当天炫耀了一下,就再也没有开动了。

不是道路都修到家门前了吗?

对,修是修了,我们村的那条路,还获得了鲁班奖。

但是,还没有验收通过,路基就塌了,修修补补多次,再也不能能车。

我们回老家一次,车油费基本上也要一百多块钱。农村,就凭着那几块地上的收入,他能有钱加油吗?!

不是不想开,不是怕污染了农村清新的空气,而是开不起啊!

专家,你明白了吗?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丢弃的车子

03 有地不种

这样说就不对了!君不见,统计局说年年增收吗?!不种怎么增收?

你现在到农村去,地,还是有人种的,但是,可能种得少了。

为什么?

我问我三哥,为啥不种地?

我三哥说,种一亩地,一年总收入大约是800块钱,种子、化肥、农药、地膜、人工等,基本上花去了八百多九百元。种一亩地一年倒贴一百多两百块钱。亏本生意谁敢干啊!

三哥说,他去外面打零工,一天最少是两百元,零成本,相当于一年种两亩地了!

投入产出比低,这就是为什么农村人有地不种地的原因。

农村怪象:有房不住,有车不开,有地不种,专家不解,为啥?

撂荒的土地

专家,你了解了吗?

综述:

有房不住的原因:

  1. 大部分是城里人回去建,所以没人住。
  2. 农民进城,所以没人住。

有车不开的原因:

  1. 攀比买车的结果。
  2. 没有钱买油。
  3. 路不通。

有地不种的原因:

  1. 种地成本太高。
  2. 不赚钱。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